服务热线
020-82303850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博物馆馆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从馆际合作的内容看,包括展览合作、学术交流、公共教育、人才培养、艺术衍生品开发等多个方面。其中,艺术藏品的展览合作是馆际合作的主要方式。中国美术馆作为中国近现代造型艺术博物馆,近年来积极参与到博物馆馆际合作中,在艺术展览交流与合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艺术藏品的商借模式
馆际展览合作常见的模式是藏品的商借。不论博物馆的级别高低与规模大小,任何一家博物馆都不可能将所有相关藏品尽数收藏,因此博物馆之间互通有无就显得非常必要。博物馆基于本馆藏品进行学术研究和展览策划,根据展览需要向其他博物馆商借部分作品,可以完善展览结构、充实展览内容。
中国美术馆收藏有丰富的近现代美术作品,每年都会收到国内各类美术馆、博物馆商借作品的请求。以2017年为例,中国美术馆共出借国、油、版、雕等各类藏品1100余件,涉及展览30余个。与此同时,中国美术馆也会在自主策划展览时根据需要向其他馆商借作品,使展览更加完善。2016年1月,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万卷河山”,展出了表现新中国面貌的五幅长卷。这五件作品分别来自国内四家文博单位,中国美术馆藏黎雄才《武汉防汛图》、李震坚与金浪合作的《兰州新风景》,关山月美术馆藏关山月《山村跃进图》,北京画院藏古一舟和惠孝同等多人合作的《首都之春》以及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藏林散之《江浦春修图》。中国美术馆立足本馆藏品,对 “长卷”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梳理和研究,同时得益于这三家单位的支持,首次将表现新中国面貌的五幅长卷集中展示,为观众营造出了史诗般的万卷河山。藏品的商借作为馆际合作常见的模式,在确保藏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藏品利用率,让藏品真正“活起来”。在作品借展过程中,博物馆之间通过沟通与互动,逐步建立互信,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础。
艺术品展览的商借模式
展览的商借也是近年来馆际合作的常见模式,通常出现在不同地区的博物馆之间。很多博物馆为提升展览质量、吸引公众关注,积极引进其他博物馆策划并实施完成的学术水准高、反响好的展览进行展出。这种合作模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对于引进展览的博物馆来说,可以降低组织展览的成本,提高展览质量和展陈水平,同时也是提升学术研究能力、丰富办展经验的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对于输出展览的博物馆来说,可以拓展展陈空间,扩大优质艺术资源的输出,提高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力。对于当地民众来说,能够欣赏到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展览,享受到更好的精神文化服务。
2013年,中国美术馆举办“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走向西部——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展览选取了近百年来表现西部自然风景与人民生活的艺术品,展出了吴作人《甘孜雪山》、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詹建俊《高原的歌》、靳尚谊《塔吉克新娘》等20世纪美术史上表现西部题材的经典之作,内容充实,佳作荟萃。此展在业内及观众中均反响热烈,并于2014年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巡展项目,国内多家美术馆、博物馆表达了借展愿望。中国美术馆在对部分场馆的展出条件进行实地调研后,确定于2015年在重庆美术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广西美术馆、银川当代美术馆四家单位进行巡展。在巡展的准备过程中,中国美术馆策展团队先后与各美术馆、博物馆积极沟通,在保留原展览主体框架和主要作品的基础上,根据展览地区的不同适当调整展品,增加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当地艺术家的作品以及表现当地自然风光和人民生活的作品,使当地观众感觉更亲切、更容易产生共鸣。通过展览商借这一馆际合作方式,将优质展览巡回展出,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带动了区域文化的活跃,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共同策展的合作模式
除藏品和展览的商借以外,两个或者多个博物馆共同策划展览,也是近年来中国美术馆在展览实践中探索出的新的合作模式。相比前面两种模式,合作策展能够更好地调动合作方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深入挖掘和利用博物馆藏品,互相学习展览经验,开阔博物馆从业人员视野,在合作中提升竞争力与影响力。
2016年3月至5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只研朱墨作春山——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美术展”是由中国美术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共同策划的。此次展览的组织、策划、实施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期学术研究。2015年,中国美术馆成立策展小组,对鲁迅与美术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挖掘自19世纪末以来与鲁迅有关的美术资料,整理鲁迅美术活动年表,摘录散见于鲁迅书信、杂文、演讲中的美术评论,发掘馆藏新兴木刻创作和鲁迅题材美术作品,确定“鲁迅与20世纪中国美术”的展览主题,并初步完成了展览方案的撰写。
第二阶段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合作。北京鲁迅博物馆作为人物传记性博物馆,收藏有鲁迅手稿、书信、日记、藏书、藏画等生平活动的各种史料,其中不乏美术资料。2009年,中国美术馆和北京鲁迅博物馆曾共同承办赴比利时的展览“怒吼吧!中国:鲁迅、麦绥莱勒与中国先锋派艺术”,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因此,我们特地邀请北京鲁迅博物馆共同策划展览。经过接洽与沟通,两馆很快达成合作意向。在合作后的第一次策展会议上,双方就中国美术馆的初步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调整并确定了展览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三阶段,双方策展人员经过多次沟通、讨论,充分发掘两馆藏品,将展览框架精细化、具体化,使展览逐渐立体丰满起来。两馆策展人员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同仁对鲁迅的认识与理解更为专业,近年来也做过“鲁迅的艺术世界”等探讨鲁迅与美术之间关系的展览。而中国美术馆的策展人员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则更为熟悉,因此,在“鲁迅与美术”这个论题上,两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取长补短。两馆的策展人员对展览名称、各部分段首文字、标签撰写、展品取舍等诸多细节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如在展览第一件和最后一件展品的确立上,北鲁同仁提出,以《山海经》《诗画舫》等鲁迅年少时喜爱的图画书作为展览开篇第一组展品进行展示,可以引起观众的参观兴趣;以吴冠中的中国画《试研朱墨作春山》作为整个展览的最后一件作品,是对展览题目“只研朱墨作春山”的呼应和点题。在展览第二部分“鲁迅推动的新兴木刻运动”这一板块中,中国美术馆策展人员梳理了鲁迅与木刻青年的通信,并挖掘美术馆所藏鲁迅在书信中点评过的木刻作品,提出将这些木刻创作与北鲁收藏的鲁迅书信对照展出的想法,也得到了北京鲁迅博物馆同仁的支持。两馆在展览策划与实施中积极沟通与合作,使展览最终呈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当年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的一系列展览中脱颖而出。
藏品商借、展览商借与合作策展,这三种模式在馆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逐步增强,在展览策划与实施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是博物馆提升展览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实现更高品质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是博物馆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博物馆在依托本馆藏品加强学术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同层面的合作模式,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仅可以促进博物馆事业的整体发展,还能够不断提高为公众服务的质量,扩大公共文化资源的覆盖面,切实履行博物馆所肩负的传播与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的使命。